一、礦場環境對定位系統的挑戰
礦場作業區域廣袤,涵蓋露天開采區、井下巷道、礦區道路、工業廣場、辦公生活區等多種場景。露天開采區地形起伏大,設備與車輛往來頻繁;井下巷道空間狹窄、彎道眾多,且存在電磁干擾、粉塵污染等情況;礦區道路蜿蜒曲折,車輛行駛速度差異大。傳統單一的定位技術,難以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,實現對人車位置的精準、持續、穩定追蹤,無法滿足礦場在安全管理、生產調度、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嚴格需求。
二、硬件體系的礦場場景化部署
1、人員定位終端的定制化設計
安全帽定位終端
針對礦場一線作業人員,新銳科創設計了集成多種功能的安全帽定位終端。安全帽內置雙頻定位模塊,在室外露天環境下,可快速、精準接收北斗/GPS衛星信號,配合RTK差分數據實現亞米級定位,實時精確反饋作業人員位置。當作業人員進入井下巷道等室內區域時,定位模塊自動激活藍牙定位功能,通過接收預先部署的藍牙信標信號,快速完成位置解算。此外,安全帽還集成了4G通信模塊,確保定位數據能夠實時、穩定上傳至管理平臺。同時,配備了SOS緊急求救按鈕,當作業人員遭遇危險時,一鍵按下即可向管理中心發送求救信號,管理中心能夠立即獲取其精確位置,迅速啟動救援流程。
定位卡片
對于在礦區辦公區域、工業廣場等相對安全、活動范圍較小區域工作的人員,新銳科創提供了輕量化定位卡片。定位卡片集成低功耗藍牙芯片與4G通信模塊,體積小巧、佩戴方便。在室內環境中,定位卡片通過接收藍牙信標信號實現位置定位,并通過4G網絡將位置信息上傳至管理平臺。這種定位卡片功耗極低,一次充電可滿足長時間使用需求,有效降低了維護成本與管理難度。
2、藍牙信標網絡的精準覆蓋規劃
在機房、配電室、倉庫等室內功能區域,藍牙信標根據空間布局與人員活動規律進行靈活部署。在設備密集、人員活動頻繁的區域,適當增加信標數量,提高定位精度;在相對空曠、人員活動較少的區域,適當降低信標部署密度,以平衡成本與定位效果。所有藍牙信標均采用工業級設計標準,具備IP68防護等級,能夠在高濕度、多粉塵、電磁干擾嚴重的礦場環境中穩定、可靠工作,保障定位信號的持續、穩定傳輸。
3、RTK差分基站的優化選址
RTK差分基站的選址對于室外定位精度與穩定性至關重要。在礦場中,通常將RTK差分基站部署在露天開采區的制高點,確保基站能夠無遮擋地接收北斗衛星信號,同時保證信號能夠有效覆蓋整個露天開采區、礦區道路及其他室外作業區域。基站通過專用通信鏈路與管理平臺建立穩定連接,實時、準確地向移動站發送差分修正數據,使搭載RTK模塊的車輛、人員定位設備能夠實現亞米級定位精度,滿足礦場對室外作業高精度定位的嚴格要求。
三、管理平臺的智能化功能呈現
1、實時可視化監控
管理平臺基于定位技術,構建了礦場2D/3D數字孿生模型,將礦場的地形地貌、建筑設施、設備分布、人員與車輛實時位置等信息,直觀、生動地呈現于電子地圖上。管理人員通過電腦端或移動端登錄管理平臺,能夠實時、全面地掌握礦場全局動態,清晰看到每一位作業人員、每一輛運輸車輛的精確位置、行動軌跡、運行狀態等信息。這種可視化監控模式,極大地提升了管理的直觀性與決策的及時性,為礦場資源的高效調度、安全生產的有效監管,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與決策依據。
2、電子圍欄與智能預警
危險區域管控
利用電子圍欄功能,管理平臺可在礦場地圖上精確繪制各類危險區域邊界。當人員或車輛佩戴的定位終端靠近或未經授權進入這些危險區域時,系統立即觸發報警,在管理平臺發出警報,通知其及時采取措施,引導人員或車輛撤離危險區域,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。
超員與滯留預警
在井下巷道的局部作業區域、井口等候區、設備檢修區等人員密集或對人員數量有嚴格限制的區域,管理平臺可設置超員閾值。當實時檢測到區域內人員數量超過設定值時,系統自動發出超員報警,提醒管理人員及時進行人員疏散與調配,避免因人員過度聚集引發安全隱患。此外,對于人員在某一區域長時間滯留的異常情況,系統同樣能夠及時發出滯留預警,幫助管理人員快速排查原因,確保作業流程的順暢與人員安全。
3、軌跡回放與數據分析
軌跡追溯與事故復盤
軌跡回放功能支持管理人員按人員編號、車輛牌照、時間段等多種條件,靈活檢索歷史運動數據,并在電子地圖上完整、精準地復現人員或車輛的行動路徑。在發生安全事故、設備故障、生產糾紛等事件時,通過詳細分析涉事人員或車輛的歷史軌跡數據,能夠清晰還原事件發生的時間線、空間位置關系、行動過程等關鍵信息,為事故原因調查、責任認定、經驗總結提供客觀、詳實的依據,助力礦場不斷完善安全管理與生產運營流程。
作業優化與效率提升
通過對大量人員與車輛軌跡數據的長期統計分析,管理人員可以針對性地優化礦區交通規劃、調整作業流程、改進人員調度策略,從而有效提升礦場整體生產效率,降低運營成本。同時,軌跡數據還可用于對作業人員的考勤統計、工作績效評估,實現人員管理的數字化、精細化與科學化。